今年6月是全國第22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為持續推動最高檢“八號檢察建議”落地落實,近日,長寧區檢察院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通報該院近年來打擊危害安全生產刑事犯罪,以及開展犯罪預防和安全生產訴源治理的相關情況。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長寧區安全生產總體態勢持續穩定向好,但風險隱患依然存在。2016年以來,長寧區檢察院共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2件10人,提起公訴后獲得法院裁判支持。這2起事故均發生在建設施工領域,對生產、作業負有組織、指揮及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以及直接從事生產、作業的人員,因違反安全管理規定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事故導致多人傷亡并且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機制引領促進辦案質效提升
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往往伴隨著觸目驚心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長寧區檢察院主動融入城市安全大局,深入探索在超大城市運行中維護公共安全和安全生產,持續貢獻檢察智慧、檢察力量。
該院結合所屬轄區特點,圍繞人民群眾關切的“腳底下的安全”“頭頂上的安全”、危化品處置等開展實地調研和訴源治理,將安全生產責任再壓實再推進。日前,該院與長寧區公安分局會簽《關于加強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打擊和加強社會治理的工作意見》,在信息通報共享、訴源調查治理、開展法律監督等方面強化協作配合;并牽頭召開研討會,邀請市院業務處、區應急管理局、專家學者及民營企業代表參加,認真聽取各方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持續提升危害安全生產刑事犯罪的處理成效。
抓早抓小筑牢住房安全之“墻”
中心城區的建設施工大多是在住宅小區、市政設施、公共道路等地點,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一旦在施工過程中未按照行業安全生產規范進行操作,將直接危及不特定多數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寧。
該院在工作中發現一居民住宅在裝修期間實施了拆除承重墻的違規行為,于是迅速行動,會同行政主管部門實地走訪現場、詢問涉事方及周邊群眾、提交鑒定評估,全面固定基本事實,同時要求涉事方及時采取加固修補措施,消除風險隱患,監督善后處置,化解群眾矛盾,實現案結事了。
該院還關注到轄區內有不少小區,建造年代久遠、房齡年限較長、房屋陳舊老化,居民在裝修房屋時,可能對法律規定或者房屋自身缺乏了解,擅自拆除承重結構、隨意“開洞鉆孔”,對房屋整體造成安全風險。對此,該院主動聯系主管部門及屬地街道,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及日常巡查,及時排查安全隱患。
堅持不懈織密交通“安全網”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該院檢察官注意到,市政施工在道路上臨時鋪設的鋼板翹起影響過往車輛通行。該院及時向行政主管部門、施工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施工單位升級完善施工方案,讓馬路鋼板不再“使絆子”。
此后,該院持續關注道路交通領域安全治理,組織人員定期開展走訪調查。今年以來,陸續發現有市政項目施工中存在臨時鋼板鋪設不規范、施工材料車輛占據公共道路影響通行等問題,該院及時將相關線索通報行政主管部門,召開現場協調會督促施工單位及時整改,并向主管部門、屬地街道及多家施工單位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加強日常檢查、人員培訓、堵漏建制等工作,得到了上述單位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反饋。
緊抓不放把好危化品“安全脈”
長寧區檢察院還高度重視危化品生產、運輸、儲存全流程的督促指導和風險提示,堅決守牢危化品安全防線。
該院聯合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化工企業、大型油庫開展安全生產大走訪大排查,實地查看油庫油罐、管道、電氣機械設備及消防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轉情況,對企業應急防范措施等進行重點檢查。與屬地街道開展安全生產聯合檢查,現場督促42家餐飲企業整改可燃氣體報警裝置,要求2家危化品企業完善登記造冊工作,并就檢查中發現的3條線索移送公益訴訟部門繼續跟進。針對轄區內寄遞物流網點開展安全檢查,與快遞跑腿小哥面對面、零距離普法,強調嚴格執行“實名登記、收寄驗視、過機安檢”三項制度,幫助快遞跑腿小哥提高危化品識別能力。
安全事關重大,須臾不可放松。長寧區檢察院表示,今后,將持續貫徹落實“八號檢察建議”,積極開展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筑牢安全生產意識;同時,深化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做好聯合檢查和專項整治等工作,同頻共振完善安全監管體系,為“平安長寧”建設貢獻法治力量。
特約通訊員 錢宇文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