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退役動力電池拆解回收,重新利用變成儲能電源,不僅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環境污染,還能為企業節省用電成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退役潮”來襲,鋰電池回收成為產業新藍海。
惠州正大力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少企業圍繞上下游產業鏈布局,搶占新領域、新賽道。新能源汽車電池梯次利用風口,也有企業落戶填補產業空白。在惠東,廣東世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合科技”)投資建設的梯次利用鋰離子電池項目,通過技術賦能為退役動力電池“換上新裝”,產品遠銷歐美。投產一年多以來,總產值約1億元,預計未來三年產值達5億元,年稅收達9000萬元。
布局電池產業鏈新賽道
(資料圖)
走進世合科技生產車間,看到一批退役的動力電池被送到這里,工作人員正對其性能進行深度測試。經過檢測,數據符合要求的鋰電池被貼上梯次利用標簽,送進倉庫儲存,等待重新組裝。
梯次利用是指某一個已經使用過的產品達到原生設計壽命,再通過其他方法使其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復的繼續使用過程。這屬于同級或降級應用,并不是翻新使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動力電池裝機量隨之增長。根據國家規定,動力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就要強制退役。從2021年開始,動力電池退役量明顯增加,電池回收梯次利用成為新的商機。正是在這一年,世合科技開始布局該產業。
成立于2018年的世合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動力電池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12月,公司在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投資建設梯次利用鋰離子電池3萬噸生產線項目,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700平方米,總投資1.05億元。
“退役的動力電池被回收拆解后,對其模組進行數據和性能方面的測試,符合再利用條件的電池,重新用于儲能產品。”世合科技總經理王敏介紹,該項目擁有成套的專用機械、工裝設備以及電池測試系統,將鋰電池管理技術、配置標準化變流設備和監控管理系統運用到儲能設備生產中。
項目去年6月建成投產,目前有從業人員72人,投產至今總產值約1億元。
在王敏看來,將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于儲能產品是一個極具前景的新賽道。“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使用周期大約為5年,之后性能將逐漸衰減,滿足不了用電需求,未來幾年將有大量的電池退役。”他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騰飛的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成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一條路徑。
攻克技術難題搶占市場先機
梯次利用的核心是對原生產品進行一系列的檢測和分析,科學判斷其生命周期及可再次使用性,從而設計出符合該產品的梯度等級和應用領域。
為此,世合科技成立研發中心,專注于電池回收及利用方面的技術研究,并積極與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頭部廠商合作,通過自身核心技術賦能,為廢舊動力電池“換上新裝”,再入市場。
目前,世合科技是惠東縣唯一一家從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企業。就在不久前,該公司申報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認定,已通過市工信局的初審。
在公司內,一個超大的“集裝箱電池”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箱內裝滿了大大小小的電池,這些被淘汰的動力電池,經過世合科技重新集成和開發,蛻變為全新的大型儲能系統。王敏介紹,這是世合科技代表性的鋰電集裝箱儲能系統——1MWH集裝箱儲能設備,去年該產品遠銷歐美等地。“里邊裝載著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并基于世合科技一系列技術管理系統,為用戶打造安全、穩定、高效的用電方案。”
王敏介紹,集裝箱儲能系統具有建設成本低、建設周期短、模塊化程度高、便于運輸和安裝等優點,能夠滿足大型工業園區、生產廠房等應用場景的需求。
另外,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該公司開發的各類中小型工商類儲能設備也越發成熟,一個儲能柜設備可以儲存200度電,應用場景廣泛,“根據客戶企業需要,這些柜子可以任意組合、大量供應,實現錯峰用電,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談及當初為何選擇惠州,王敏給出了他的答案。“這里有良好的上下游產業鏈,大部分原材料可以在本地購入,是發展新型儲能產業的一塊沃土。項目落戶惠東,交通等運營成本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當地政府很支持我們。”王敏說,在新能源電池產業方面,惠州是國內產業鏈完善、品類齊全的集聚地,如今又在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出臺了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讓他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期許著與惠州一起進步,共同擁抱新型儲能產業新藍海。
來源:惠州日報
編輯:方良騰
審讀:喬會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