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盤后,光伏業內突傳重磅消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界面新聞報道,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協鑫集成(002506.SZ)、通威股份(600438.SH)、正泰新能、東方日升(300118.SZ)、一道新能等9家龍頭光伏企業經過充分討論及表決后,一致達成中版型72片或66片組件標準尺寸為2382mm*1134mm。
一份相關會議紀要表明,與會9家企業代表經充分討論后,矩形硅片組件(2382mm*1134mm)的長邊縱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作為標準孔位設計。各家原方片組件長邊內四孔(1000mm-1200mm),作為客制化選項保留,但不作為通用資料對外釋放。
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了晶澳科技、隆基綠能、協鑫集成等龍頭企業,但并未有企業向記者確認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其中一位負責硅片業務的相關人士表示,消息據說是從某展會上傳出,“可能是各家領導坐一起聊,但目前尚未接到具體通知”。
硅片尺寸為何如此重要?
硅片是光伏產業鏈中間環節,天然受制于上游多晶硅料供應,同時又缺乏對下游電池廠的議價能力。涉足這一環節的光伏企業,只能通過降本增效來提升利潤率。而硅片尺寸增大,有助于提升硅片效能、降低非硅成本。
在2017年以前,硅片尺寸優化空間有限,組件尺寸較為固定。2017年至2018年間,157.25mm、157.5mm、158mm、158.75mm等尺寸層出不窮,多個尺寸產品“群雄割據”。2020年,尺寸之爭興起,光伏業內多家公司以182mm和210mm作為陣營劃分標準尺寸。
尺寸的混亂帶來了成本管控的混亂。一直以來,從原材料采購、庫存管理到產能規劃、使用設備,光伏企業盈利與否更多依賴于企業本身的成本管理。此外,多種不同的尺寸也會大幅增加下游電池廠、組件廠的非技術成本,亦會增加下游電站在技術方案上的工作量。
當時,有券商機構研報指出,硅片尺寸不斷增大是光伏行業降本保價的重要方式,通過增加硅片尺寸以提高組件功率,降低制造與發電成本成為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
只不過,隨著HIT、疊瓦等光伏技術的發展應用,追逐效率的光伏產品不再一味地依靠擴大尺寸,尺寸的重要性開始被削弱。
根據CPIA統計數據,2022年光伏硅片尺寸種類依然多種多樣,從156.75mm到210mm的硅片均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需要注意的是,以182mm和210mm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產品已經占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
關于硅片尺寸的統一,光伏業討論已久。如若硅片尺寸能夠統一,那將大幅降低所有光伏企業的非技術成本,同時減少“內卷”,優化行業生態。
關于統一尺寸的消息是否屬實,業內仍存在分歧。某龍頭企業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一消息未必屬實,“最多就處于溝通論證階段,其他的還要看后期的官方聲明”。但亦有知情人士向記者確認了尺寸統一消息屬實。目前,仍需等待各家企業官宣。
6月27日,光伏板塊整體回暖。晶科能源收14.03元/股,漲1.96%;隆基綠能報收28.18元/股,漲0.61%;晶澳科技報收42.43元/股,漲1.58%;天合光能報收42.00元/股,跌1.64%;協鑫集成報收2.88元/股,漲1.05%;通威股份報收34.26元/股,漲0.82%;東方日升報收24.59元/股,漲1.74%。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