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從醫30年來,這9個字一直是燕成英秉持的信念和夢想。
燕成英,現任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醫師。她憑借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技術,率先在市級醫院開展“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冠脈造影術和冠脈支架術”“心臟射頻消融術”等業務,填補了市級醫院多項心內科技術空白,也因此獲得“青海省高端創新千人計劃”“拔尖培養人才”“夏都好醫生”“巾幗建功標兵”“青海省衛生醫藥系統優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度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資料圖片)
1993年從青海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的燕成英被分配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工作。當時基層醫院醫療設施落后、醫療資源匱乏,很多基層醫院的急重癥患者必須轉到醫療資源更優越的醫院救治。經過不斷地學習和臨床實踐,燕成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治療急重癥患者時她變得沉著冷靜,很多急危病人在她的治療下病情好轉。
2000年,燕成英調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工作。心內科最常見最危急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通過藥物溶栓再通率低、并發癥多,如不盡早疏通閉塞血管,就會造成死亡率極高。
2000年,省內外醫院開始開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這種技術具有再通率高、創傷小、并發癥低的特點,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有明顯優勢,但對設備和醫護人員技術要求極高。當時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無論從設備還是技術上,無法開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
心臟介入治療成了燕成英奮斗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要想做一名好醫生,必須要學習掌握最先進最前沿的醫療技術來治病救人。”她說。
她朝著夢想的方向起航,憑著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熟練掌握了介入治療的各項要領,取得國家級心律失常介入資質。2013年醫院組建心內科介入團隊,一切圍繞心臟介入治療的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介入治療的順利推廣應用讓燕成英在生死一線一次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13年冬季的一天晚上,王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凌晨1點被家人送到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熟睡中的燕成英接到科室的電話后,立即趕到醫院。當時病人劇烈胸痛,血壓下降,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臉龐已被病痛折磨得扭曲,呻吟聲一陣緊似一陣,病人那雙求生的眼神緊緊揪著燕成英的心。
為贏得時間,她臨危不亂,立即組織搶救,安裝臨時起搏器、糾正休克、緊急實施急診介入治療。凌晨3點,手術結束,但病人并沒有脫離危險,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血色素也迅速下降,她又一次對患者進行緊急搶救。搶救結束后,她又一勺一勺給病人灌冰凍去甲腎上腺素鹽水,時時觀察患者病情,不停地輸血、止血……患者在冠脈血栓與出血之間掙扎了整整一夜。經過一夜的救治,病人血壓終于穩定了,出血也止住了。可燕成英仍未回家,而是拖著疲憊的身體又開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至今燕成英團隊已開展心臟介入手術2000余臺;診治心血管疑難危重癥病人5000余例。
“干我們這個工作的,必須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在燕成英看來,心內科的醫生生活極其不規律,半夜三更只要一個電話響起,就得馬上起床,在家人的“埋怨”聲中消失于茫茫夜色。但對于這份工作,她從來沒有后悔過,用自己的奉獻去換回患者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價值才是最有意義的。
燕成英不但注重自身技術的提高,而且還非常重視科室醫護人員整體水平的提高。她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和學習,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年輕醫生。她憑借先進的理念和精湛的技藝,培養了一支積極向上、凝聚力極強的隊伍,也使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室管理、科研教學、診療規范、醫學人文、科室文化等多方面得到飛速發展,各項工作走在了醫院的前列。該科室2016年被評為市級重點科室,2018年被評為西寧市衛計委先進科室,2019年被評為青海省省級臨床重點學科。
扎根臨床一線30年,燕成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愛傾聽著每一個患者的心聲,用技術呵護著每一名患者的生命,成為廣大患者心中德藝雙馨的好醫生。
(省科協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