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筆者從西南林業大學獲悉,該校以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的方式,連續6年開展“大手牽小手”青少年生態文明科普項目活動,累計有1萬多名大學生參與科普活動,培養生態文明科普志愿者超過1萬名,活動覆蓋云南省16個州(市)30余所中小學,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的少年兒童及其家長超過5萬人次。
西南林大項目團隊承接完成的項目有:團省委“云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春城小衛士’”成長訓練營,昆明團市委滇池流域濕地公園旅游零廢棄宣傳教育及“大手牽小手——讓愛進社區”公益服務項目,盤龍區“民生小實事——生態文明科普教育進校園”項目。團隊榮獲“全國百強實踐團隊”稱號。學校連續4年獲評“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連續3年獲得“全國十佳實踐大學”稱號。
西南林大發揮林學、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多樣性保護等10多個學科優勢,圍繞生物多樣性認知、生態環境保護、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低碳生活與零廢棄、垃圾分類認知體驗、生態自然美學體驗、生態自然體育運動等內容,遵循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互補、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融合、小初高同學段差異性發展的原則,組織專科教師、團干部、青年志愿者共同研發了系列生態文明科普教育實踐課程。師生們撰寫了《探索自然的100種途徑——云南中小學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創設指導手冊》,創作了40期《西西&林林生物多樣性小課堂》科普漫畫,為青年志愿者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和云南省各中小學在教育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教學指導和借鑒。
西南林大團委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社會實踐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堂,以生態文明科普教育為主題,以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為抓手,以校級大團隊、院級小分隊、班級云組隊為載體,構建了以“紅”為底色、“綠”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實踐育人體系;學校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整合專家教師、團干部、學生骨干、青年志愿者等力量,定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主題培訓,不斷提升青年志愿者的專業水平。通過常態化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中小學、社區、鄉村開展“大手牽小手”青少年生態文明科普實踐活動,促進青年學生在實踐中練就本領。
在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中,西南林大構建了“理論教學+互動游戲+實踐體驗”的生態文明科普模式,基本形成了“專業教師發揮科研優勢、共青團干部負責執行管理、學生骨干發揮組織作用、青年志愿者具體落地執行”的一體化生態文明實踐教育管理模式。 (鐵錚 陳遠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