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有許多小小志愿者活躍在社區的大街小巷,身穿黃色馬甲的他們走入社區,走向群眾。他們的身影如同一面旗幟,走到哪里,把愛心傳遞到哪里,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資料圖】
日前,石泉路街道蘭田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樂學樂益 靠譜行動——‘普陀大學堂’”社會實踐。轄區里的高中學子們化身“小小志愿者”,在實踐體驗中揮灑青春汗水、綻放青春色彩,努力實現人生夢、中國夢。
崗前培訓
在經過崗前系統培訓后,小志愿者們正式“上崗”。老書記工作室助理、需求調研員、康復區體育指導員、電影放映講解員、閱讀區管理員、中心會展專員、活動策劃師、場地調度員、日語小講師、德語小講師……小志愿者們各司其職,用行動詮釋責任和擔當,在不同的崗位上傳遞著文明的力量。
參與各項志愿活動
除了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奔走忙碌,小志愿者們還積極參加各項特色活動,在理論學習中傳承國學經典,在知識科普中培養環保意識,在手工活動中鍛煉動手能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凝聚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參加各項特色活動
目前,第一批小志愿者已經完成了社會實踐。對于自己交上的這份答卷,他們有話要說——
“五天的實踐活動,讓我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我才干、培養自我韌性。我深刻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盡自己微薄之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也讓我更加明確了未來的奮斗目標和我們這代人身負的責任和使命。”
“雖然只是志愿者,但我們每個人都用最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實踐,體驗到了基層黨群工作者的日常,也真正感受到了黨和群眾的魚水深情。”
“什么叫做依靠人民?什么是為人民辦實事?我們心中都已有了答案,至于答卷,將由我們這代青年人不斷奮斗,砥礪前行來譜寫未來,續寫華章。”
小志愿者們的行為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他們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牢牢刻在心里,贏得了不少市民和志愿者們的稱贊,帶動了人人參與奉獻愛心的社會氛圍。
記者:普陀區融媒體中心石泉分中心
編輯:樓婕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特等獎!
社區微改造加碼群眾的“微幸福”
這個“家長學校”,賦能“兒童友好社區”成長
普陀這場主題親子活動告訴你答案→
當環保遇到非遺文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上觀號作者:上海普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