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巨云鵬
(相關資料圖)
見到趙西傳,是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北河消防救援站。
從地圖上看,這附近有科思創聚合物(中國)有限公司、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華誼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批大型化工企業,和救援站是近在咫尺的鄰居。
趙西傳在參與編撰危化品管理相關手冊
“人們‘談化色變’,我最開始也一樣。”趙西傳是山東臨沂人,1999年12月參加工作來到上海。那時候,剛出上海火車站,眼前滿是都市繁華,但大巴一路向西南開,眼看高樓大廈離得越來越遠,2個多小時后才到達目的地,“不知道自己是到哪,一問,說旁邊是化工廠,晚上都不敢睡覺。”
自此,趙西傳開始了自己24年的消防工作生涯。
“第一次出警,是在嘉興平湖的乍浦鎮,一個賓館著火。”他記得,火不大,但煙特別多,“自己激動又緊張,到了現場,不知道該干什么,就聽從指揮。”
與后來所經歷的消防現場相比,這次出警相當“溫和”。很快火滅了,人員也都安全。漸漸地,趙西傳和戰友們開始接觸真正的對手:化工類火災。
剛開始,對趙西傳來說,各類拗口的化學品名稱就像“天書”。但他不氣餒,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拉著廠方技術人員問。憑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趙西傳對各類化合物特性、各種火場情況愈發了解。
2011年9月8日賽科公司烯烴管線燃燒爆炸事故現場
“化工類火災現場,最怕的是流淌火。”可燃液體順著地面流動,火焰跟隨,倏忽而至,極其危險。趙西傳記得,在一次火災撲救現場,戰友剛剛把水帶向前鋪開,有液體就沿著水帶流淌過來,火焰瞬間升騰,他們立刻向后撤退,萬幸那次只是損失了一條水帶。
眼下正放暑假,趙西傳的愛人帶著兩個孩子在上海探親,聽他平靜說起那次經歷,妻子連連捂住胸口。
之所以顯得平靜,是因為這樣的場景趙西傳經歷了很多很多——
2011年9月8日,賽科公司烯烴管線發生燃燒爆炸事故,他冒著火焰的炙烤和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危險,徒手爬上鐵塔開啟固定消防炮,最大程度保護了3600立方米低溫丙烯罐的安全。
2022年6月18日,中石化上海石化有限公司化工部發生火災。趙西傳所在的北河消防救援站聞警即動,出動全部戰斗力量趕赴現場。抵達現場后,他主動請纓帶領攻堅組前往著火點架設移動炮,水沒過小腿,他們一步步走近火焰,冷卻受火勢影響的罐區。
最悲傷的記憶是2008年7月。奉賢區一家塑料包裝廠發生大火,一堵50米長的墻耐不住高溫倒塌,帶走了3名消防員的寶貴生命,其中就有他的班長史建華……每年清明和冬至,趙西傳都會去奉賢區海灣烈士陵園,獻上一支菊花,寄托深切哀思。
趙西傳為年輕消防員訓練講解
24年過去,“小趙”變成了“老趙”。見識過火魔的無情,趙西傳也成了有名的“鐵血班長”。作為消防站站長助理,經驗豐富的他主動承擔起了“傳幫帶”的重任。無論是新入職消防員訓練還是隊站平時訓練,他總是錙銖必較、眼里不揉沙子,每個動作都要求隊員們必須練出肌肉記憶才行。“消防員對體能的要求很高,防火服加裝備重達二三十斤,沒有充分的體能,什么還沒做就累癱了,那怎么行?”
3200余起滅火救援行動,參與營救遇險群眾900余人......這一連串數字,成為趙西傳消防生涯的“軍功章”。
上海化工區有化工企業52家,涉及易燃易爆危險品67種。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消防救援,上海化學工業區消防救援支隊為每一家化工企業量身定做“一廠一策”的消防救援預案。
2022年中石化上海石化有限公司化工部火災現場,機器人參與救火
為準確描述化工產品的特性、罐區位置及消防救援路線、水源點等關鍵信息,趙西傳與同事們或爬上數十米高塔了解罐區分布情況,或沿著蜿蜒幾公里的管廊排摸危化品運輸走向,或深入生產區域掌握原料產品、工藝流程等滅火救援重點信息,花了近2年時間將52個工廠走了個遍。
在北河消防救援站,無人機、消防機器人等新型消防設備越來越完善,趙西傳說,這和他剛剛加入消防隊伍時已經天差地別。但在他看來,變的是裝備,不變的是信念,“危險面前,沒有人生來無畏,但為了更多人的安全,我們必須選擇勇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