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創業者進入到了AI領域。到了2024 年,AI領域創業者們還有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在哪里?
近期,一篇名為《2024年 AI賽道還有創業機會嗎?》 的帖子在知乎上引起小編注意,并與該文作者取得了聯系。該公司初創僅3個月,產品上線僅2周,即獲得多家投資公司的關注。公司負責人徐奕成坦言:感受到了資本市場對于優質 AI垂類應用的渴望,但對AI產品的變現前景也較為謹慎。
做GPT 套殼不是創業,是投機
徐奕成介紹,隨著ChatGPT在2022年末的突然爆火,市面上突然出現了一批“套殼”產品,掙到了第一波所謂的快錢。但如果2024 年,如果還想使用這種方式投機,失敗的幾率可能會比較大。據業內研究團隊透露,絕大部分的套殼產品在2023 年都撐不過3個月。 2024 年,如果還想從事套殼產品,建議慎重入局。
垂類應用是大公司留給創業公司的絕佳機會,但要快
在前期做行業分析,選擇切入方向時,徐奕成他們作了如下考量。AI的市場機會大致可分為:硬件層、大模型層、平臺層、應用層等四層。其中硬件層,是芯片、顯卡廠商的地盤;大模型層,是研發實力和資金雄厚的大公司間的“戰場”;以綜合市場為主的平臺層,更適合有流量產品的團隊去切入;而以各個垂類人群市場為主的應用層,則是留給創業公司的絕佳機會。其原因為:垂類人群穩定,產品開發方向明確,試錯成本適中,適合初創團隊進行去探索。
與綜合市場不同,垂類市場除了過硬的技術實力以外,更考驗產品團隊對垂類人群需求的精準洞察,以及敏捷的行動力。由于大公司司決策流程較長,方向對齊成本高,產品 ROI 估算要求高等原因,大公司入局小體量垂類市場并沒有顯著優勢。相反,有經驗豐富核心人員組成的初創團隊,則可以通過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對垂類人群需求的深度洞察,以及對自身優勢的充分了解,迅速而堅定的選擇并采取行動,是小團隊入局的優勢。 大公司可以靜待垂類市場出現明確前景或者黑馬公司后,再通過投資并購或親自下場,仍具有很強的后發優勢。所以,小團隊必須要開發快,起量快,轉變快,才能盡早進入市場或大廠視野。

米羊科技內部決策流程
徐奕成表示,幾個月前,當團隊剛開始研究AI寫作垂類應用市場時,剔除多如牛毛的GPT 套殼產品外,愿意在垂類市場認真耕耘的寥寥無幾,也沒有明顯的頭部產品。很多領域還是“一片荒蕪”,而如今,市場空白依然存在,但機會已不多。而熱門的垂類應用,幾乎每個方向上,都已零零星星站上了幾位玩家。但目前依然還是“圈地運動”時期,競爭并沒有非常明顯,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爭奪就會激烈起來,沒準年中就會劃出格局。
垂類的“工具”和垂類的“玩具”都有機會,但都要快
在選擇具體切入點時,米羊核心團隊將垂類應用分為了“工具”和“玩具”兩個大類。他們認為,工具的內核是“有用”,玩具的內核是“有趣”。 工具需要基于用戶生產力價值,玩具需要給用戶情緒價值。能讓用戶真金白銀投票的 AI工具,才足夠“有用”。能讓用戶在社交媒體爆發病毒傳播的 AI玩具,才足夠“有趣”。徐奕成表示自己和整個團隊都對前者更感興趣,因為他們的愿景是:讓更多人享受到 AI的便利。且他本人此前在業余時間,也做過多個小工具,落地經驗豐富。但同時他也很推薦對社交產品非常有經驗和熱情的團隊,去嘗試“玩具”的方向。
能用真金白銀投票,是檢驗AI生產力工具價值的唯一標準
和大部分創業者“先試試,看能不能收費”的心態不同。徐奕成直言,米羊做工具,從來就沒有想要免費。相反他認為,能讓用戶用真金白銀投票,才是檢驗AI生產力工具價值的唯一標準。他認為,付費的工具,體現的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免費的工具更類似于“流量平臺”,體現的是流量的價值。當只有 AI產生的內容品質能滿足用戶剛需,切實提升效率時,才有持續付費的可能性。而米羊產品上線僅兩周,付費用戶的行為數據,也驗證了這個商業模式的成立。
千方百計降低AI的使用門檻,做最“自然”的用戶體驗
據米羊科技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介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產品都基于AI對話寫作式操作,用戶想寫出好高質量的內容,必須先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即提示詞 prompt)。問題的品質對AI的產出品質影響巨大,為此還有各種教程、培訓班,專門教人怎么“提問題”,如何使用 AI。
他們通過對目標用戶的深入調研,發現當前“提問題”對于資訊環境前沿,熟悉 AI“脾性”,且結構化思維較好的資深互聯網人并不算難。但對于大眾用戶,“提出一個好問題“的門檻依然很高。為了千方百計降低大眾用戶對AI的使用門檻,他們深入研究了AI問答式、AI引導生成式等主流方式的優缺點、對大眾用戶造成使用門檻的底層邏輯等,最后創新性地做出了“AI伴寫”體驗,即完全順應用戶此前的寫作習慣,用戶壓根無需費腦子去考慮問題和提示詞,Ai會自動分析用戶前文,自動提取關鍵信息生成后文。從而實現讓Ai直接去順應用戶思維,而不是試圖去教會用戶來順應Ai的思維。 同時,隨著前文信息累積,也能讓 AI實現“越寫越懂用戶”。

米羊科技伴寫功能樣例
對于初創團隊,選擇一個和主流問答式、引導生成式截然不同的伴寫式,是不是一種“冒險”,徐奕成說,自己和團隊也慎重討論過,并反復做過多輪的用戶對比測試和調研。最后大家一致認為:AI伴寫,是目前對于大眾用戶而言,上手門檻最低,AI生成內容最可控,交互方式最“自然”的形式。“因為這個目標人群上來的自然反應,是搜,是寫,而不是問”,所以盡管和主流模式不同,但團隊的核心成員依然堅定一致地選擇了伴寫。
徐奕成建議,垂類賽道的創業者們,除了模型訓練,也可以考慮多在降低使用門檻上下功夫,“畢竟這就不是簡單能用人數和錢數堆出來的了,大廠也沒有優勢”。
AIGC平臺門戶,是新一輪的“船票”
有著金山、騰訊大廠背景的米羊科技初創團隊一致認為,已經擁有大 DAU 產品的大廠,在平臺層的優勢,可能是創業公司難以企及的。隨著各個垂類產品的迅速發展,AIGC 的平臺門戶將會成為下一輪的“船票”。這是具備用戶優勢的大廠可能會考慮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未來 AI生態分發重要部分。
他們可以將 AIGC 產品做有機整合,提供完備的 SaaS 或者 AIGC 應用商店,真正鏈接垂類產品和用戶 ,形成生態閉環。 PC 端曾經的應用管家、移動端的應用寶、APP Store 等掌握大量用戶入口的應用商店,很可能會在AIGC 領域重現。“Open AI已經有了“AI Store” ,國內的幾家沒準也快了吧”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