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裝合龍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承建的外青松公路(白石公路-江蘇省界)新改建工程 3 標(吳淞江大橋)段項目歷經5小時的緊張作業,主橋右幅順利合龍,為后續主橋左幅合龍,橋面、路面等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吳淞江特大橋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外青松公路吳淞江特大橋作為南北向融合發展軸的重要節點,串聯昆山花橋與青浦城區以及嘉定安亭,項目的建設將通過提高通行條件與用地布局結構帶動鎮區融入區域發展,有效促進長三角一體化跨省協同發展,提升省界區域路網功能,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構建一體化交通大格局。
改善區域交通條件,齊心共鑄互通橋梁
吳淞江特大橋全長米,設計道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60公里每小時,雙向6車道。橋梁主跨為 146米的變截面連續鋼混混合箱梁橋,寬度35米。引橋采用鋼混疊合梁、小箱梁、空心板梁等結構形式,寬度31米。
項目主橋主跨采用的是變截面連續鋼混混合箱梁橋,由于材質碳鋼的熱膨脹系數較大,鋼材溫度每升高1℃,對于米長的鋼箱梁來說,整體長度將伸長毫米。
在夏季強日光照射下,鋼材表面晝夜溫差將可能達到40℃,屆時伸縮誤差將達到30毫米,嚴重影響吊裝拼接精度。針對夏日特殊施工需求,項目部積極聯系協調參建各方,合理安排工期作業時間,把合龍連接時間控制在溫度較低的夜間或清晨。
此外,吳淞江特大橋的上海段和江蘇段施工涉及屬地管轄問題,項目部理清思路打通關節,分別與相關負責航道管理部門、水利部門及道路管理部門保持溝通交流,在保障施工作業的同時,力爭把對道路和水上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真正做到了“民生工程建設不擾民”。
▲準備起吊
精心準備科學研討,實現吊裝跨度突破
此次合龍吊裝的主跨鋼箱梁長達米、寬米、高米、重580噸,整體吊裝跨度實現新突破。施工中,要求將裝載在船上的鋼箱梁精確吊裝至橋面位置。
由于吳淞江江面空間有限,吊裝位置精度要求高,且鋼箱梁體積大,不能采用浮吊吊裝,吊裝施工難上加難。項目部超前謀劃、科學組織,咨詢科委專家和相關技術團隊,最終確定了采用掛籃施工進行吊裝作業:使用兩組*2H56*200型鋼對掛籃加強斜撐支持,同時配合8臺TS200D-300提升千斤頂和4臺CPDY14-2D液壓泵站及1套TSC20-2D控制系統進行整體提升。
最終,縝密科學的施工方案順利成就了此次具有歷史性的鋼箱梁施工,也為后續主橋左幅合龍提供了寶貴的成功經驗。
多項技術協同應用,保障橋體數據精確
鋼梁吊裝合龍前對已完成的橋體結構復測是主橋順利合龍的關鍵。項目部結合以往大型橋梁結構安裝成熟經驗,通過三方面的技術措施保障了橋體結構復測的高度精確。
一是采用高精度全站儀建立平面控制基準網,使用雙頻大地型GPS接收機進行校核,同時采用激光準直儀和全站儀進行平面控制基準的豎向傳遞。
二是調整累積誤差參數,在各個梁節段之間設置嵌補進行調整,逐節消除,防止因累積量過大一次性消除而對結構產生影響,并根據施工同步監測數據,及時調整預變形值。
三是確定環境溫度和日照影響對測量定位造成的影響,檢測結構溫度的分布規律,為現場鋼梁的精準切割以及鋼梁吊裝的準確銜接創造了極為有力的條件。
作者:史博臻 朱曉棟 管瀟
編輯:張天弛
責任編輯:徐晶卉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