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教高廳[2020]1號)要求,教育部高教司在2023年繼續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成立于2020年的江西八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八斗教育”),自主創立“學術成長學苑”專業品牌,憑借在科研寫作培訓領域的獨特優勢,7月份申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并順利獲得立項支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學術成長學苑積極打造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匯聚高校專家學者,舉辦公開學術講座,同時面向高校師生開設系列論文寫作培訓班等。憑借品牌效應,已成為業內較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超300場次公益學術講座超10萬高校師生從中受益
江西八斗教育是國內較早從事科研寫作理論研究與培訓的專業機構之一,主要從事科研寫作培訓、科研文獻計量與數據開發、人工智能與科研服務平臺建設等業務,是一家專門服務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化方案提供商。
為滿足高校對科研寫作課程和師資的需求,江西八斗教育創立“學術成長學苑”,立足“新文科”建設,利用公司師資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等與高校緊密合作,支持高校科研寫作課程內容建設與師資培訓工作。該平臺圍繞研究生期刊論文寫作與投稿規范、課題基金申請書寫作規范等主題,賦能高校建設一流的科研寫作課程和培養一流的科研寫作師資隊伍,至今已匯集數百名985、211高校專家教授,累計舉辦公益學術講座超300場次,講座主題涵蓋學術前沿、研究方法、期刊選題、寫作技巧等。
這些免費開放的高質量學術講座,為高校師生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學術交流機會。截至目前,已有超10萬科研工作者參會,并且從中受益。
“幾乎每一期講座我都會參加直播或者觀看回放,每一次都收獲頗豐,學術成長學苑的講座對我的學術發展幫助很大。”——中山大學王教授,學術成長學苑學術講座的忠實“粉絲”。
論文寫作研修班提升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
當前,發表學術論文已成為社會難以避開的話題,一些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不僅將此作為學生的畢業條件之一,還有一些單位將此設為入職門檻,并且還是晉升職稱的必要條件。刊物對于學術論文質量的要求也逐級加碼,論文發表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針對這些用戶需求及難點,學術成長學苑推出了根據研究方向及學科細分的、有針對性的“論文寫作研修班”服務,為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文社科類高校師生提供專業的CSSCI期刊論文寫作輔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寫作輔導、人文社科課題申報書寫作輔導以及專家一對一審稿輔導等學術服務,助力學者科研成果產出,提升學者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北京師范大學李老師參加了學術成長學苑舉辦的第十二期“教育學術論文寫作高級研修班”后表示,編輯老師的報告很專業,系統解析了高質量論文的標準,讓她明確了選題方向和框架結構。研修班還設置了討論環節,她就自己的論文問題咨詢了編輯,獲得了修改意見。“建議學術成長學苑進一步擴大這類活動覆蓋面,讓更多碩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師像我一樣從中收益,提升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水平。”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實現產學互利雙贏
學術成長學苑自成立以來,不斷拓展與高校的深度合作,今年更是通過認證為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合作企業。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增強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的重要載體,有助于發揮企業先進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優勢,以產業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項目已實施8年,累計支持本科高校1100+、立項數量7.6萬+、30萬+人次教師參與,上百億資金和軟硬件支持,極大提升了合作效率、提高了合作質量,為服務國家戰略,推進產業轉型,支持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借助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未來五年,公司計劃投入1億元與全國500所大學建立產學合作。
通過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企業可以將頂尖人才與前沿理論匯集起來,實現產學互動:學生可在產學研中接觸更多前沿理論,開拓視野,創新選題,優化研究方向等;
教師可通過產業需求調研補充教學案例,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實際;
學校可依托企業資源舉辦高端學術會議、學術講座等,激發學術潛力。同時,企業也從中汲取人才資源、科研創新成果。學術成長學苑將這些合作成效反哺到產品優化中,讓更多用戶受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