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滿目青山綠意濃—— 雙柏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鳥瞰雙柏縣城。通訊員 李盛昌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里被譽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民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96.07%。
這里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連續4年空氣質量“全勤”達標,優良率為100%。
這里被譽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示范縣”,森林覆蓋率達84%。
綠水豐漣漪,青山多繡綺。這就是雙柏,一座被深淺不一的綠色色塊包圍和覆蓋的城市。
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是雙柏一直努力的目標。向著這一目標,雙柏揚生態之長,做山水文章,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千方百計增綠、想方設法保綠、切切實實用綠,努力交出一份令民眾滿意的“綠色答卷”。
以“綠”為“綱” 繪制生態發展藍圖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近年來,雙柏縣委、縣政府扛牢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持續打造“氧生福地·森態雙柏”品牌。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生態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雙柏縣縣級有關部門和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雙柏縣建設全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實施意見》《雙柏縣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暨“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形成生態環境保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以“綠”為“基” 打造生態宜居家園
升級提質,煥發老城新顏。聚焦綠化美化行動,不斷提升“美麗縣城”顏值品質。實施58個美麗縣城項目,累計投資18.6億元。縣城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75.62公頃,綠地率達40.35%,建成各類公園12個,國家園林城市創建通過省級審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個十百”示范工程,大麥地鎮峨足村被評為省級精品村,成功創建省級美麗村莊8個、州級示范鄉鎮1個、州級精品村3個、州級美麗村莊7個。
以“綠”為“能”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
生態農業風生水起。緊緊圍繞打造8個“一鄉一特色”產業示范鄉鎮和16個特色精品產業園目標,持續推動綠汁江、禮社江、馬龍河、河口河低熱河谷農業綜合開發,打造“兩江兩河”綠色產業融合示范帶,不斷延長綠色產業鏈、提升綠色價值鏈。綠色工業蔚然成風。規劃建設光伏發電項目23個,青香樹等地9個光伏項目列入省級2022年新能源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全縣認證綠色食品57個、有機產品41個,“三品一標”117個。2022年,綠色加工制造業實現產值24.7億元。生態旅游蒸蒸日上。打響“虎文化故鄉”“綠孔雀家園”品牌知名度,成功創建查姆湖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2年,接待國內游客130.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1億元。
以“綠”為“底”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迎“藍”而上,給空氣添亮色。從嚴管控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統籌推進秸稈禁燒和揚塵、揮發性有機物、餐飲油煙、工業污染源、柴油貨車等綜合治理。連續4年(2019-2022)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100%;守“清”暢流,給水添秀色。緊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建設目標,以污染減排與環境擴容為抓手,打好管水治水“組合拳”。2020年以來,縣城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2個國控、2個省控監測斷面年水質達Ⅱ類及以上標準;河(湖)長制工作縱深推進,首創的河湖警長制在全省推廣,成功爭創省級美麗河湖1件、州級美麗河湖5件。增“綠”提質,給山添青色。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工程,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244萬畝、義務植樹60.4萬株、退化林修復3600畝,成功創建24個省級森林鄉村;延伸綠孔雀種群生存空間,雙柏縣綠孔雀數量由2015年的8群56只增加到2022年的49群304只,占全國總數的50%以上。(姚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