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廠商已經研發出新型量子計算機,且即將在7月份發布。而華為9個月燒光了1100億元,在量子芯片方面也取得專利,為國產量子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

為何華為陷入更深困境?
在2023年新年伊始,據美國媒體《彭博社》報道,美國正在考慮禁止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供應商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徹底切斷中國華為與美國供應商之間的所有聯系,意圖全面切斷華為購買和設計芯片的能力,要對華為下死手了。

但就在本月的10號,北京首鋼結束的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安博會”)上,海思非常罕見與華為同框參展。
華為海思是什么來路?
海思半導體隸屬于華為公司,于2004年4月創建,前身為1991年成立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團隊大約有7000人,華為每年有超過千億人民幣投入研發,光是在海思身上花的錢,恐怕不下百億。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部門身處芯片規則之中,自研的麒麟芯片無法投入生產線制造,可即便如此華為依然沒有放棄海思,始終堅持自研。只要養得起,就會一直養著海思團隊。

華為海思拓展新領域?
目前在國內,華為海思芯片已經重新恢復市場銷售,芯片可以放在國內生產,并提供給客戶。
比如一款當貝投影儀 F6搭載了海思V811 芯片,擁有海思自家畫質優化技術,最高支持 8K30Hz視頻解碼,而且實現了多種算法,在提升低分辨率視頻的觀感的同時,也能夠增強投影儀畫面的細節。也正是通過該款芯片讓華為實現在影像領域參與市場競爭。

積極布局芯片領域,期待華為浴火重生
這只是開始,國產芯片正在越來越好,華為已經有了自研14nmEDA工業軟件,解決了芯片設計的問題之后,中芯國際也在積極布局芯片制造市場。

此外海思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有昇騰系列的AI芯片,這些芯片以高性能和強大的計算能力著稱。它們廣泛應用于云計算、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為各種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強大的支持。
面對美國的來勢洶洶,華為展現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沒有芯片提供,我們就自己造,任正非表示華為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突破,只有技術上的問題解決了,華為才能有一線生機。這樣的華為,你們會一直支持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